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或给我们留言
在线留言概述: 煤矿的铁路沿线及其采空区的巡检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关系着国家能源储备和财产安全,也是煤矿生产管理、运销调度及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的煤炭企业的铁路及采空区巡查方式仍然采用“车+人”甚至步行查看的方式。该方式不仅耗时长,更受工作人员的经验、工作能力等影响,无法及时对已发生或未观测到的异常情况做相应的留存处理。铁路沿线及采空区自动巡查系统将无人机技术与现代传感技术相结合,以无人机为载体,采用高清(4K)数字摄影技术和差分GPS综合位置传感技术实现铁路视频巡线、采空区拍照巡查,即时获取出现异常情况的空间位置并保存相应的信息数据,并同步传输到地面站计算机平台。通过后台数据管理功能,对视频、图片进行分类、统计、查询与分析。克服现有方法与技术的不足,为煤炭企业的现代管理和决策优化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系统主要结构与构成: 系统主要功能: 1、铁路沿线巡查系统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影采集的影像数据,实现铁路沿线关键巡查要素的处理,主要功能:1)结合实际需求和矿区安全生产特点,制定并完善铁路沿线巡检操作规程和系统维护规程,具体包括无人机飞行航迹规划、修订与管理,飞行日志记录及管理;2)巡查识别铁路沿线禁区内人员、牲畜闯入的识别、记录和告警;3)设备及护栏的完好情况巡查记录及管理;4)车站内的空车数量及位置(车辆静止状态)记录及管理;5)对列车装载状态进行拍照存档、查询。 2、采空区巡查系统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影采集的影像数据,实现采空区关键巡查要素的处理,主要功能:1)结合实际需求和矿区安全生产特点,制定并完善采空区巡检操作规程和系统维护规程,具体包括无人机飞行航迹规划、修订与管理,飞行日志记录及管理;2)巡查识别采空区范围内人员、牲畜闯入识别、记录和告警;3)采空区范围内地表变化的数据、趋势图及分析;4)采空区范围内警示标志的位置和完好情况的记录及管理。 系统组成:
更多详情 +概述: 煤场存煤量的盘点是各生产煤矿、港口及火力发电厂等企业生产管理、运销调度及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煤堆在大气环境中,会持续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热量集聚并不断升温,导致自燃。煤堆一旦发生自燃,其规模大、发展快、难以治理,造成下列严重后果:1)烧毁大量的煤炭;2)内部产生明火后难以治理;3)危害煤矿及码头煤场煤炭运输装备;4)危害电厂的储煤、输煤、磨煤等设备的安全运行;5)自燃释放的各种有害气体、烟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煤矿、电厂、港口的大型储煤场基本上已经配备了综合监控系统及盘煤系统,能够实现煤场储量、煤场温度、环境等检测,但这些系统的投入都较大、可移植性较差、不能自动实现储煤场全区域覆盖。本系统采用无人机技术,搭载先进感知平台,实现对储煤场的全区域巡查,并进行储煤场三维重构、储量计算、自燃预警等,实现煤场存煤的精确盘点和煤堆自燃隐患预报,为企业生产计划、运销调度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减少煤炭储存消耗,实现与原有储煤场综合监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无缝对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系统的建设,将物联网、无人机、遥测遥感等最新的现代技术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向现代化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使得企业煤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是安全高效生产、经营管理本质的变革。该系统也可以扩展用于施工土石方测量、煤矿塌陷区的环境监测、矸石山环境监测及矿区其它可能的应用扩展。 系统主要特点: 1、系统采用双频差分GPS定位,PDOP(点位精度衰减因子)小于6,平面为1x10-6D,高程为2x10-6D。在良好的气象环境下,平面定位精度为8cm左右,高程定位精度为5cm左右;2、系统采用4K高清CMOS照相机,平面精度为1. 16cm(1个像素),高程精度为2cm(在30m高度);3、使用三维建模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对空间位置信息数据在计算机平台进行三维坐标转换,重构实景三维模型,还原被测煤堆的真实形状及温度场分布,科学计算出煤堆体积和自燃隐患判别分析;4、系统有效地避免了人为误差,简单可靠,高效快捷,省时省力。 无人机主要参数: 飞行器材质:碳纤维、铝合金;飞行器重量:2600g;最大起飞重量:5800g;悬停精度:垂直0. 5m,水平1. 5m;最大俯仰角度:35°最大上升速度:6m/s;最大下降速度:4. 5m/s; 最大水平飞行速度:48km/h;最大可承受风速:6m/s;最大飞行海拔高度:6000m;最大飞行时间:50min;通讯距离:1500m。 系统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矿山,电力,化工,冶金,造纸,码头,储运,地质勘探、交通等行业;特别适合以下料堆的盘点测量:超大型、大型料堆,顶部形状复杂的料堆,对盘点精度要求特别高的料堆等。 系统组成:
更多详情 +概述: 视频监视系统在煤矿井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突发事件处理、临时钻场、设备抢险等特别需要视频监视的场景却没有得到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事发场所的随机性,就地没有供电或数据传输通道。便携移动式视频监视装置选用矿用本安型球形摄像仪、矿用浇封兼本安型电源箱、配备专用支架,可以快速进行安装部署,实现对特殊场所的视频监视。球形摄像仪400W像素,自带红外照明灯,可在全黑的环境下正常使用,具备音视频功能,可双向对讲,具有WIFI接口,可以快速联入井下以太环网,可控制摄像仪的变焦,实现图像的拉近、推远功能。摄像仪内含64~256G的存储卡,在没有联网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录像,存储的录像在联网后可远程下载。专用支架的高度在1. 5~3. 5米之间可自由调节,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部署。矿用浇封兼本安型电源箱充满电后可供摄像仪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1、提高管理监督效果:通过架设在临时作业现场的移动式视频监视装置,将现场的视频传送到矿调度室或就地录像存储,便于监督作业过程中的违规现象,降低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2、便于和明确责任:由于作业过程录像被存储,即使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也便于事故发生以后第一事件内明确事故责任,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重演。便携移动式视频监视装置下图所示: 系统组成:
更多详情 +一、概述: 该系统具有数字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来监测甲烷浓度,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等功能,并能通过YHX3.7型矿用本安型巡检仪浏览甲烷历史信息。 二、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地面主机、备机、UPS、显示器、鼠标、键盘、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地面交换机、KDY660/24B(A)型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电源(以下简称“24电源”)、KDW127/18B(A)型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以下简称“18电源”)、ZXJ18-Z型煤矿瓦检员巡检管理装置用主机(以下简称“装置主机”)、YHX3.7型矿用本安型巡检仪(以下简称“巡检仪”)、KJ379X-F型矿用本安型安全监控分站(以下简称“监控分站”)、GJC4X(A)型矿用低浓度甲烷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MHYV1×4(7/0.37mm)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及MGST(2~144)B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等组成,详见附录C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 三、主要技术指标: 1、模拟量输入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2、最大巡检周期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3、画面响应时间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4、误码率误码率应不大于10-8。5、最大传输距离地面主机到地面交换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m(网线);地面交换机至装置主机最大传输距离为10km(矿用光纤);装置主机至监控分站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km(矿用光纤);监控分站至传感器的最大传输距离为3km(电缆);巡检仪到装置主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0m。
更多详情 +一、概述:智能视频识别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智能识别技术,结合煤矿生产实际需求,提供了“行车行人检测、三违行为识别、区域入侵识别、堆煤大块煤等异物识别、皮带空转及跑偏识别、烟雾火灾识别、危险区域禁入”等适合煤矿行业各种场景应用需求的Al模型,并支持客户特定需求的个性化模型训练,实现隐患报警处理、分析、上报的闭环处理,提升监管效率、保障煤矿生产安全。该系统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用户可以设置某些特定的规则,系统识别不同的物体,同时识别目标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规则,一旦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系统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二、组成: 三、场景应用: 1、进入区域检测 进入区域检测是指对进入指定区域的运动目标进行自动检测、跟踪和分类,可以用于铁路、高速公路、煤矿井下等禁止进入的区域和场所。 2、安全帽、工作服检测 实现对建筑工地、石化、电力等高危行业生产区域人员活动与是否佩戴安全帽进行实时分析识别、跟踪和报警,不依赖于其他传感器、芯片、标签,直接通过视频实时分析和预警。对未佩戴安全帽的危险行为实时预警,将报警截图和视频保存到数据库形成报表,同时将报警信息推送给相关管理人员。 3、设备表面温度检测, 可在线实时监测输煤皮带机头、机尾、电动机、减速器、滚筒、托辊等表面温度,准确分析输煤皮带温度,实时监测传送带带头是否堆煤等状态信息。
更多详情 +一 、概述: KJ324A型精确人员定位系统(以下简称定位系统)以UWB技术为核心,集合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TOF&TDOA算法于一体的定位技术,定位精度高达10-30cm,广泛适用于煤矿、室内高精度定位、工业物联网、仓储物流等领域。 该产品由多媒体监控分站、读卡基站、人员标识卡和电源箱等组成,集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用专用射频通讯控制芯片实现可靠的无线数据通信,安装方便,作用距离远、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人。 定位系统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基于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802工作组建立的802.11b协议的2.4GHzDSSS(direct sequence sqread sqectrum)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系统特点: 1、厘米级定位:基于TDOA & TOF的定位算法,纳米级波长传输,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2、精确定位+区域定位的整合:可以通过上软配置或者设备自适应模式,使得一个设备实现精确定位和区域定位的需求; 3、低功耗设计:超低功耗设计,卡片整机工作电流小于100mA,休眠电流小于20uA,待机时长大于15天; 4、抗干扰性: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极高的工作频率和极低的占空比而具有很高的分辨率,窄脉冲的多径信号在时间上不易重叠,不会出现传统的无线技术的干扰和交叉问题。抗干扰处理增益在50dB以上; 5、距离远:在无遮挡理想情况下,卡片与读卡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400米; 6、井下融合:可以实现与监控系统的井下融合、传感器与读卡器混合挂接模式。 三、主要技术指标: 1、最大监控容量:整个系统可以接入32台交换机,每台交换机16个分站,每个分站管理16个读卡器。系统标志卡容量为65535张; 2、系统巡检周期:2S; 3、最大位移速度:>10M/S; 4、并发最大识别数量:大于200张; 5、标识卡续航:大于15天; 6、存储时间:读卡器可存储8000条记录,分站存储10000条记录,上位机存储1年以上。当数据中心或通讯中断时,可以实现井下设备的中断数据存储。 四、软件主要功能展示: 由软件人员填写截图:主要是主界面展现、定位展现、轨迹回放、行为分析(超员、超时、限员等)。
更多详情 +一、概述 该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对煤矿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系统的无线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系统组成 系统分为地面和井下两部分:地面部分——人员信息采集处理中心,也称监控中心站。主要以数据通讯接口、专用人员监测管理软件和监控主机、打印机等组成。井下部分——KJ379X-F型矿用本安型安全监控分站、KJJ24型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KDW660/24B(X)型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电源、KJ1263-D型矿用本安型读卡器、KJ1263-K型标识卡等。井上井下是通过一根四芯矿用信号电缆相连,完成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之间的双向实时通讯任务,同时可与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并网。 三、主要技术指标 1、最大位移速度不小于5m/s; 2、并发识别标识卡数量不小于80张;3、最大传输距离 a) 标识卡与读卡器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应不小于400m(无遮挡); b) 读卡器与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采用MHYV4×2×7/0.43通信电缆); c) 分站、交换机至交换机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采用MGTS(2-144)B通信光缆);4、最大监控容量 a) 系统最大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128台; b) 每台分站接入的读卡器:8台; c) 标识卡数量:65535个。 四、系统主要设备 KJ1263-K型标识卡 1、概 述 该产品是我公司研发的新型本质安全型通讯设备,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完全满足煤矿工业网络应用需求,可应用于煤矿有瓦斯和粉尘爆炸的危险场所中。 2、主要技术参数 (1)外形尺寸:80mm×51.5mm×38.7mm; (2)重 量:≤200g;(3)UWB无线参数: a) 信号类型:UWB; b) 标识卡与读卡器之间的最大无线识别距离:400m(无遮挡);(4)RFID无线参数: a) 信号类型:RFID; b) 标识卡与读卡器之间的最大无线识别距离:400m(无遮挡);(5)连续工作时间:电池每次充电应能保证标识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 KJ1263-D型矿用本安型读卡器 1、概述 该产品是我公司独立研发的新型本质安全型通讯设备,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完全满足煤矿工业的网络应用需求,可应用于煤矿有瓦斯和粉尘爆炸的危险场所中。 2、主要技术参数 (1)额定工作电压:24.0 V.DC;(2)最大位移速度:读卡器与标识卡的最大位移速度应不小于5 m/s;(3)最大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80张;(4)UWB无线参数:b) 信号类型:UWB d);最大识别距离:400 m(无遮挡);(5)RFID无线参数:信号类型:RFID ;最大识别距离:400 m(无遮挡)。
更多详情 +一、概述 为加强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为煤矿员工身体健康提供全方位的监测管理,我司特研发了KJJK型矿工健康智能监测管理系统。本系统通过本安型手表实时采集煤矿员工的心率、心电、血氧、血压等健康体征数据,在平台形成档案以分析监测健康状态;当煤矿员工的体征发生异常超过阈值时,平台及时发现,并振动提醒本人、触发管理员终端告警,形成双向预警。本安型手表亦可提供精准定位员工的实时位置,为及时救治提供方便。 二、系统组成 该系统主要由上位机、手表、手持终端、蓝牙分站等组成。 三、系统特点 1、云化架构、安全可靠采用私有云方式部署,所有数据存储在内网环境,与互联网安全隔离,采用无状态多活集群技术,保障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2、精度更高、种类更多 采集数据种类更多、数据粒度更细致,以此为基础构建大数据平台,支持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快速分析。3、风险评估、智能交互内置心率、睡眠等多种风险评估模型,支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配置,可以依据运动健康大数据进行风险预警。 4、数据脱密、隐私保护对个人隐私数据采用脱敏处理,对个人数据访问采用权限分离、二次授权等方式进行严格控制。 个人APP功能 健康管理看板:员工综合健康画像,分色分级预警,健康闭环管理
更多详情 +一、概述: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热力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地下建造的隧道空间内,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节约城市建设用地,便于统一管理规划,美化城市的景观。城市综合管廊内部整合了维持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管线,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无论纳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沿线城市功能的瘫痪甚至发生灾害性事故,因此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必须与综合管廊的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管廊内环境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通风、水泵设备状态,集水坑液位,入侵监测,视频监控等。当监测到灾害及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或报警信息至相关工作和管理人员,便于及时防范、指挥处理,对预防及减少管廊内灾害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系统就是综合利用目前先进的光纤环网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安全防范监控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将地下管廊各类安全信息进行综合监控。二、系统组成:该系统分为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通信子系统、预警与报警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管线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和电力电缆在线监测。本系统方案不仅从软件上通过数据中间件技术进行了数据接口的集成(不是简单的提供链接按钮方式),还从硬件设计上做到了从对环境多参数数据集成采集到多系统的接入集成。极大地减少设备的布线,不仅减少了投资,而且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便于安装和维护,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监控”。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与报警系统各子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本质安全型的自带液晶显示及声光报警功能的多参数智能组合检测仪(O2、CH4、H2S、CO、温度、湿度传感元件按需要自由组合)、设备开停传感器、水位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本质安全型综合网络分站、本质安全型控制器、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地面监控主机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软件等组成。安全防范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视频监控系统、防入侵系统和门禁系统三部分。1、视频监控系统:在廊道中安装视频摄像头对廊道内的环境、异常情况和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实现对廊道的可视监管和远程巡检。摄像设备通过系统设置可与报警信息进行联动控制,当报警发生时自动转向和录制报警设备信息,且监控中心人员可远程调节摄像头。2、防入侵系统:· 红外入侵报警探测 · 通风口防入侵监测 · 管廊异常监测3、门禁系统:管廊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根据现场情况还需要对进入管廊内的入口进行门禁控制管理,采用门禁控制器(TCP/IP型网络门禁控制器+电控锁+读卡器)的方式实现门禁现场及中心系统远程集中管理。通讯系统:通信子系统主要由广播对讲基站、WIFI无线手机和语音调度服务器等设备组成。通信子系统的功能是实现管理、巡检和施工人员的通信联络,管廊配备各区间工作人员之间、现场工作人员与监控中心之间保持信息通畅,确保前端巡检人员信息及时上报,监控中心命令及时下达。预警与报警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全程监测,系统将预警和报警信息通过多综合分站、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光纤环网交换机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灾情预警、报警、处理及疏散,同时通过广播系统,向综合管廊内的工作人员广播,使他们及时撤离现场,保证人身安全等功能。预警与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两部分组成。1、火灾报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参数组合检测仪、烟雾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含系统软件、主机、测温光纤)、综合分站和智能广播基站等设备组成。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含CO、O2、温度探头的组合检测仪(自带声光报警器)、烟雾传感器、分布式测温光纤、手动报警按钮、火灾电话、多功能广播基站等设备。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卸料口两边的防火门处。基站与基站之间采用可插拔光纤连接。光纤测温主机连接多条线性测温光缆,测温光缆主要监测管廊内电力电缆的温度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运行,对于管廊内110kv及以上的电力电缆,每根配置一条测温光缆监测其温度的变化;对于10kv的电力电缆,每层桥架上敷设如正弦波般走向的测温光缆。该系统温度监测精度为0.1℃,监测距离可达30km,定位精度可达1m,可任意设置多级温度报警值。在监控中心设置火灾报警屏,通过总线回路巡检、接收、显示每个报警点的工作情况。当火灾发生时,启动整个管廊内声光讯响器。2、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参数组合检测仪(含CH4检测探头)、分布式测温光纤、综合分站、远程控制器和智能广播基站等设备组成。为使系统有效工作,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多参数组合检测仪、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电话、多功能广播基站和声光报警器等设备。多参数组合检测仪设置间距为10m;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卸料口两边的防火门处。监控中心可按需设定天然气报警浓度的上限值(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0%),多参数组合检测仪接入综合分站,当天然气管道舱天然气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上限值时,由综合分站自动启动天然气舱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并通过远程控制器切断施工动力电源,且紧急切断浓度设定的上限值要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5%,如果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高压气体的体积膨胀将引起漏点附近温度的下降,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同样可通过温度异常点的探测,发现并定位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情况。并通过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解决燃气泄漏或危险气体累积带来的爆炸隐患,确保燃气管廊设施正常、稳定运行。3、联动功能:(1)消防联动:探测器发出检测信号,报警装置联动视频系统,跳出该防区的视频画面,确认报警;(2)联动排烟/气系统:每段防火分区设置有排风及排烟/气系统,正常时用于排风;当确认探测到火灾/可燃气体时,监控中心可通过多功能基站传输指令实现远程启动风机排烟/气;(3)联动电源:灾情探测信息确认后,监控中心可通过多功能基站进行指令传输以切断非消防电源;(4)联动广播系统:灾情探测信息确认后,监控中心启动广播切换模块进行灾情信息广播,特别针对灾情确认区、相邻分区进行广播疏散;(5)联动电话系统:监控中心可启动专用模块与任一广播基站通话;现场任一广播基站或电话通过监控中心确认后实现与调度主机通话录音。地理信息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先进的GIS地图方式对综合管廊进行地理标注和各类设备运行数据及状态信息展示。同时通过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渲染出逼真高效的地下综合管廊三维环境,可实现三维漫游功能,巡检功能,三维定位功能,设备或资源信息查询功能,交互操作功能等。系统能实时对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在模型上进行展示,直观的反应设备的工作状况,并能对告警等作出不同的状态展示。系统具有综合管廊和内部各专业管线基础数据管理、图档管理、管线拓扑维护、数据离线维护、维修与改造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等功能。显示内容大致可以分为2D地图显示和3D虚拟展示。统一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就是将以上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通信子系统、预警与报警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的信息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由统一管理信息平台控制软件在一个界面上进行集成显示或管理切换,是监控中心的主要工作界面,对全部管廊的监测数据进行分级分层的展示,并实现预报警管理、联动控制操作应急处置等功能,以达到综合监控的目的。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综合数据支撑平台和综合信息显示平台两大部分。管线温度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以光纤测温传感技术,对温度的变化进行报警,主要解决电缆着火和热力管道泄漏的安全隐患。本系统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热力管道泄漏进行实时监测,当热力管道发生泄漏或管道附近的机械施工和人为破坏等事件产生的振动、压力或温度变化信号作用于光纤时,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产生的损耗具有不同的信号特征,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以同时获取损耗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入射端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和在输出端利用光功率检测,可实现光纤上各点静态与动态损耗的测量和定位;计算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融合,根据信号特征判断并准确定位管道泄漏等事件的发生,提高热力管道的监测水平。电力电缆在线监测:该系统是基于前端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地下电力管沟综合数据库、电力管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电力管沟综合管理平台、电力管沟三维分析系统、电力管沟巡检管理系统和电力管沟动态监控系统,最终实现电力管沟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设计、竣工验收、预警、应急处理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更多详情 +